这两天,微信又有大动作了。有内测的朋友一定是在微信钱包里发现了一张在线的有暖心功能的“亲情卡”。即微信用户可以将亲人卡捐赠给父母或子女。填好之后,他们需要输入支付密码,然后点击给予。就算亲戚的卡给出去了,也可以等对方来收。
这样对方以后微信支付时可以选择优先使用亲戚的卡,系统也会根据你的使用习惯推荐优惠的扣款方式。不过,你也可以决定支付的金额,从0.01元到3000元不等。当然,你也可以修改金额,随时解绑。
很多人欢呼微信终于可以帮父母支付了。此外,亲属卡的发送者可以看到亲属卡支付的所有明细。这样可以看到消费的细节,如果网购出现各种情况,可以及时发现,帮助他们解决问题。
虽然腾讯这次推出的“亲人卡”确实很暖心,但腾讯的动作还是比阿里慢了一步。早在之前,支付宝就上线了“放心支付”功能,可以为他人开通,也可以为他人提供帮助。除此之外,两者没有太大区别。
腾讯动作慢的原因可能是近年来阿里在养老方面做了很多。毕竟这些新的互联网工具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确实是先进发达的,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却是不可逾越的大山。这些向互联网世界靠拢的中老年用户,因为不会用或不敢用,客观上被当今的互联网时代“赶走”了。就这样,中老年人被视为下一波互联网增长红利。
早在2017年,阿里巴巴集团就向社会发出了“人人3小时,公益一亿”的倡议。去年天猫双11狂欢节,3小时公益平台获得满座,“陪伴空巢老人”公益活动瞬间爆满。
随后,今年春节期间,淘宝推出了亲情账号。通过添加家庭账户,用户可以连接家中的长辈、子女、配偶、夫妻,实现全家人的顺畅沟通和便捷支付。绑定家庭账号后,长辈可以在淘宝上一键唤醒子女,发起聊天和电话,发送商品链接进行沟通交流,在子女的帮助下做出购买选择。最后,在支付环节,家长可以选择“代我支付”或“当面支付”完成购买,无需绑定银行卡。
总之,相比阿里,腾讯是晚了一点,但是这个“亲人卡”的功能还是很温暖的,这个为老人服务的功能也应该支持,以后应该会有更多类似的功能。